新任主管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相关教程(四个简单地操作教程)

来源:安成教育咨询网 时间:2023-10-09 01:23:54 责编:教育顾问 人气:

怎样提高企业的领导力呢?

企业的活力在于人。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领导艺术有着直接关系。

领导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智力水平、创造经验、对事业的态度等个人因素有关之外,还与组织环境中所存在的变数有关:

1对成员的挑战

领导率先示范。

2目标的明确性

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

3及时的友馈

建立反馈系统或意见沟通网络。

4奖惩结构

制定奖惩、晋职提薪制度。

5民主气氛

各舒建议。

6专业的混合

在一个组织内集合几种不同的人才。

7工作的扩充

给职工安排新任务,提出新要求。

8参与决策

集思广益。

9跨越组织界限

团体之间相互合作。

10不强求顺从

过分的顺从会阻碍个体应付环境能力的发挥。

(请大家互相关注,谢谢!)


领导力是影响他人达到目标的过程,所以领导力来源于实践,我们在学习领导力的过程中,是在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要真正领导力,还要靠自己的实践效率,所以说,在实践中有效的学习是提升领导力最本质的一个方法。

首先,在领导自己和领导他人的过程中,对关键事件进行详细的记录。

其次,对记录的事件和你领导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正向分期和负向分析,尽量地提炼出更多的经验,以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之处。

最后,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对自己的特长进行发挥,通过这样不断地优化改进,积累,就会让自己的领导力不断地获得提升。

企业领导者就是舵手,把控方向,指引前行的路,好的企业领导者应该用制度去把控航道。

领导力是现在大家在职场上经常听到的词,可以说是各大外企和内资脍炙人口的一种“能力”。很多人眼中,一旦有了这个能力,那简直就是荣耀无上,奢华尊贵。

个人有了它,可以在职场叱咤风云,甚至可以成为一代英豪,名留青史;某个集团或企业有了它,引领某个风口、时代或领域。尤其是在中国,“领导力”经常成为大家耳中的香饽饽。

这不得不又提起中国两千年来的人身依附。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这种能力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标签,在某些公司和机构的管理工作中,成为一种名义,而不是能力。

比如,很多公司都有所谓的领导力培训,参加这些培训的是现任的带人经理、即将升任代任经理的人参加,一般员工几乎没法自愿参加。而一旦部分人参加后,他们就像有了某种具备领导他人、或优秀的标签,大家也很容易去接受这种结果。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种:

第一,相信权力和权威。即使并不认同其中的原因,也因为是一种规则,所以去接受;

第二,既得利益者。他们并不认为学到了什么,只是利用这套体系;

第三,无意识接受了大多数容易接受的东西。

那些领导力课程又教给了学员们什么呢?

这里并不去做深入的介绍,但是,可以简单用一两句话做一个概括。如何利用情感和情绪影响、体系制度影响、或者利用他人或整体人际关系去影响。比如,展现共情,建立同盟,许诺期望,造成鼓励或制造群体压力,或者制造一些人际羁绊等。

这些知识加在一起,就成了如何说一些光鲜亮丽,具有情绪的话语,让自己变成他人唯一的资源和信赖,再通过制衡去消除自己团队中不可控因素等。

那么如果要下定义,则是情感操控、权术,利用人性中的情感依赖去形成人身依附的过程。

那么人又是如何被这些影响与控制的呢?在《乌合之众》中提到这样的观点:

大部分人除了自己的专业,对事情并没有一个明确和理性的看法。他们不知道如何行动,领袖就是带头人。

而这些领袖们的手段则是断言、重复和感染,在人群中将观念、感情、激情和信念,这些有细菌一样感染力的东西散播出去,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境和压力下就特别有用。

于是,当人们看到那些斩钉截铁,慷慨激昂,又在各种场合、各种渠道散布的言论时,会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就有意或无意地被“领导”了,或者说是被引导了。这些领袖中,有一部分是自己言论的信徒,而有些人只是其中的操控者。

领导?英雄?

有些人,是我们更愿意去相信去成为的,而不是那些厚黑的行为。他们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已经超越了“领导”,他们是英雄。

他们往往具有几种气质:

▌能力出众,让人折服

▌杰出的辩才,巧舌如簧

▌信念感召

只要具备其中的一项以上,大部分时候都会成为很有领导力的人,可是前提是他们也是容易被模仿的,或者部分模仿,不能超越周围的环境太多,否则他就只能是后世的英雄,当世的弃子。

修炼领导力

▌看破、独立

首先是真的受自己领导,或者说自己清晰地了解自己,在自控的前提下去实践自己的信念。

锻炼出一种思维模式,认识自己,又可以顶住外界的诱导。

人云亦云是很常见的事,所以才有太多的人被操控和引导,他们相信着广泛被传播的观念和情感,自己不自觉的认同,就像很多人告诉我们不停地告诉医生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当医生认可这个的时候销量就会疯长,剩下就是用金钱利益交换的事情了,没有这些就没有未来。

如果有人说国外不这样,就会被归结为中国国情。

“中国国情”似乎成了一句万金油,什么问题,只要推给它,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做任何的改变。

那么,跟着这种大流的人,又如何是真正改变时代的英雄,即使再大,也就是现有或落后意识形态的一个团体的带头人而已。

分清逻辑,理解在整个医疗链条中有很多不是医生对产品不了解产生的问题,它来源于中国疾病知识普及,疾病管理观念落后,或者没有平衡国外用药量、中国支付情况与人种特异性几个因素,找到多方平衡点。

在医疗市场中,除了商业市场还有学术市场,这是这个行业价值和需求交换永远逃不开的二元市场,不像大部分领域只有一个维度的市场价值和交换,权威和政府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限制。

所以,中国国情导致只有金钱利益交换才能带动销量这个观点本身说不通,也不可能成为很多既得利益者永远的保护伞。

如果,自己看透了本质,这种观念的深入,其实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因为简单,

其二本身它传播很广,

其三,安于现状的人是不会愿意承受改变的痛和党同伐异的伤。

▌修心

给自己一个信念,在信念之后有一个结果。

如果坚信通过提高医疗商业领域和整个中国医学界的医学水平,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促成更好的医疗改革,在政策的宏观调控与法律法规的监督下,高质量的药物、规范化的推广与使用将成为主流。

那么,自己需要做的目标就可以设定成:

用客观、公正的方法去影响有待提高的医疗工作人员;

用自己的知识、才学甚至一起寻求创新的解决疾病管理的方案,向同事重复自己所做的分析、逻辑、并用断言去消除对方的疑虑;

用情感感染对方,和自己产生共鸣。

那么,大家将会以你为圆心去感受到这种能量的传播,在能力和机会的半径内,一定有因为受到你影响而被领导的人。这也就形成了领导力。

▌明智

选定信念,是遵从心。

找到结果和目标,则是要靠智。

我相信愿意坚信学术推广的人不少,但是看得到目标和方法的人会少很多。

不要被自己的工作量、习惯所累。

持续追求自己工作和兴趣相关内容中的门道和科学。

持之以恒地学习、更新。

比如,肺高压领域的产品经理,除了了解自己的药物对肺高压的治疗外,还要深刻知道肺高压所有分类和成因,基础的理论模型与各国临床管理办法和研究反馈。

这样随时会知道所负责产品相关的各疾病管理方案在整个治疗地图中的角色(最适合的患者、筛选方法、患者因方案的获益、方案核心价值,各医疗机构管理特点等)。

比如特发性肺高压与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高压,在细胞变异和临床途径上的共同点和差异,扩大能够准确早期确诊与能够支付的患者量与渠道,合并了解现有的药物中口服,吸入,注射对应的分子途径,受体疲劳等,整理出现今该地区适应的临床模型,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药物和竞品的药物谁可以在这个医院开的处方多。

学习专业的市场营销理论,而不是套路。

套路都是便于传播和模仿的阉割版,不会是真正的精髓。当套路盛行时,剩下的就只有恶性竞争。

在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本质后,找到这个疾病的风口,自己的优势,市场的需求,三者合一设计新的市场项目,去领导一个新观念;解决了实际的临床问题,那么这个团队、品牌、企业或个人,就领导了整个业界,甚至它将成为全世界的先驱。

国外领先的高分医学杂志,美国的医学、化学、生化、药学、毒理、经济学、市场管理、心理学等的新版教材,都是这些知识的宝库。而且,这些教材的编写专业和系统,并且保持比较频繁的更新频率,使得自己学习时更加系统。

知识体系系统化,信息不过时,则会省去很多人东拼西凑,一知半解,甚至最后是东施效颦的弯路。

如果是在医疗领域,那么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没有捷径,是一定需要突破的。不过,这件事也没有那么难。大部分成人英语学不好,不是资质问题,而是心理的症结。

因为存在中国教育环境功利心、家庭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厌学焦虑,以及作为外语的母语干扰焦虑。寻找专业的学习方法或导师,可以在半年内有小成,一年到两年内有大成。但是,国内大部分英语教育机构不具备这个资质,如果有需要,以后专门对英语学习进行讨论。

▌正形

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的助力下,人就不会疑惑,自然斩钉截铁,而这种坚定就是给自己的暗示,也是给大家的气场和信号。

气场可以来源于权势和地位、声望、个体表现力(语气、肢体语言)。无论是带人的经理,还是个体贡献者,站在他人面前的坚定和决绝,不输给任何高声的伪装,聚众的打压。

于是,从外在的穿着,打扮上给人一种同样的形象,用一些专业的一对一面谈技巧或演讲技巧去磨练自己的表达,以及传播自己时的定力。

上善若水

领导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可以通过操控实现,去实现某些团体的目的,它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修为和气质去实现,成就自己或千秋功业。

无论是哪条路,没有对错,都是社会的现象,就像霸道和王道之争。但是,在医疗这个行业,可能还是可以有点情怀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于己,修心明智以正形而立世,

于人,助人授识以渡人而济世。

在生活中、工作中,锻炼一种不人云亦云,理智而豁达的处事能力,并找到自己的信念与目标,去实施,领导力也就修成了。

做为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清楚:领导力是一门实践的艺术,领导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系统的有步骤的持续推进,不能抽冷子或像搞运动一样。这其中有以下七个关键要点:

第一,每个企业手中掌握的现有人力资源的能力素质不同,其可培养的程度与进度均有不同。由此,首先要选择有动机有领导潜质的人,而不是什么人都培养;其次要制定本企业基本的领导能力素质模型(中小企业可制定简单的即可),并对现有干部进行分析评估。

第二,一把手必须首先提升领导力,然后才能要求其他人,而不是反过来只要求别人。

第三,要制定与企业战略和管理推动规划相配合的系统性的领导力培养和实践计划(哪怕很简,但必须与企业自身经营及管理工作相结合,而且高层领导者必须参与其中。必须记住:领导力提升不能只是静态的,而必须要与动态的企业运营结合起来,而且领导力提升的幅度是与企业战略规划与愿景目标的大小、竞争环境强度高低、管理变革与推动幅度多少等有关,如均较小或长期平静和平衡,则提升程度肯定弱;而企业内部越"动荡",提升机会则越高。

第四,在内部结合工作规划的推进节点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建立和形成领导干部学习与分享系统。这样才能将领导力提升工作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

第五,高层领导者不必苟求完美,不能总看干部的缺点,要学会分析干部的能力长短,应用领导风格与角色风格理论来组合搭建团队领导班子。

第六,一定要将领导力培养与晋升、考核等结合起来,并形成动态机制。在考核内容上要加入与领导力提升应用结果有关的内容,并结合考核周期予以评价。

第七,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可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高、中、后备干部培养规划,以建立上下领导力一致的领导梯队。

因此,领导力提升是一个既需要耐心又需要方法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企业从经营与管理目标出发持续去推进,才会逐渐收获个人成长与企业成长的成果。